隨著重污染企業造成的工業場地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針對這一現狀,全國不同類型的數萬家污染企業將在未來幾年內實施搬遷。而企業關閉或搬遷后遺留的場地在再開發利用時,存在較大的環境健康風險。因此,土壤修復行業應運而生。
據悉,國家環保部日前發布的《關于加強工業企業關停、搬遷及原址場地再開發利用過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將場地環境調查評估和污染修復工作從土地流轉和開發前移到了工業企業關停搬遷之后,并對工業企業搬遷過程中的環境污染防范做出了要求。這說明管理部門對工業污染場地修復的關注度日漸提升。
從環保部、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即將完成的全國第四次環保產業調查結果來看,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產值尚不及環保產業總產值的1%。同時,在我國環境服務業中,涉及土壤治理的生態修復企業占3.7%,這意味著我國土壤改良修復行業市場將迎來初生,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土壤改良修復技術種類眾多,從具體修復技術種類來看,填埋/阻控、固化/穩定化是土壤改良修復應用廣泛的技術。水泥窯協同處置、氧化還原、微生物與植物修復技術也是主要應用的技術;土壤淋洗、熱解析、氣相抽提與高溫焚燒技術市場應用占比較低。
從實際市場規模來看,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5年中國土壤修復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5年土壤改良修復市場規模只有30億元,而到2018年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62億元,復合增速達75.4%。
由此可見,隨著政策監管趨嚴、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治理需求將穩步釋放,土壤修復潛在市場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