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包括異位熱脫附技術、原位熱脫附技術、建堆熱脫附技術、固化/穩定化技術、淋洗技術、生態型生物堆技術等,同時具備與之相配套的異位熱脫附成套裝備、原位熱脫附成套裝備、修復一體機以及淋洗裝備等。
針對污染修復,修復具備抽出處理技術和原位氧化處理技術,同時成功研制了異位抽出處理成套裝備和原位化學氧化處理成套裝備,已在多個項目中實現應用,效果良好,主要包括植物種植前準備、玉米、東南景天及蜈蚣草的種植及養護收割。
在對修復地塊進行采樣分析監測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程度重金屬污染,采用農田土壤表層淋洗-深層固定技術、深耕翻土技術、植物修復技術、固定鈍化技術,以及化學-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等進行修復和治理。通過比較不同修復技術對受電子垃圾處置污染農田重金屬修復治理效果。
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為芳烴類,該項目包括污灌區土壤污染狀況的調查分析與評價、土壤生物修復技術方法與生態恢復途徑研究、污灌區生態恢復示范工程的建設與示范共3階段內容。該項目建立了污灌區生態恢復與重建技術體系,包括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植物菌根修復技術、耕作調整技術等,并開展了生物菌劑的應用推廣及工程示范。
與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治理相比,我國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較晚,還處于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初級階段,尚無完整的產業發展鏈。因此,在起步晚、發展慢等多重因素的掣肘下,土壤修復產業仍舊面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譬如資金、法律、技術及行業標準體系等,都是亟須補充的短板。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在以修復為核心的環保機構領域,從事相關裝備研發的不足5%,大部分機構都擠在工程項目的承攬上,真正從事新技術研發特別是工程應用技術研發的機構少之又少。持續的創新能力更是令人擔憂,現在的國內環保修復市場充斥著一些號稱上世紀八十年代技術的國外陳舊裝備,環保企業也因為項目的不確定性而不愿意投入資金和人員從事相關裝備技術的研發。
當今的社會,競爭已經進入持續創新能力的較量,以動態的創新能力取代靜態的核心技術成為市場競爭的主導,而土壤修復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持續的創新能力。